本文作者:西牛

2022年入学年龄规定河北?(河北义务教育招生)

西牛 2025-04-16 05:40:49 187
2022年入学年龄规定河北?(河北义务教育招生)摘要: 各位访客大家好!...
各位访客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北义务教育招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1. 2022年入学年龄规定河北?
  2. 关于河北省内跨区域上学的规定?
  3. 2021年河北区中小学入学须知?

2022年入学年龄规定河北?

2022年小学入学年龄新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可以说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每一个有条件接受教育的孩子来说,从小学开始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生涯的开始。而对于家长来说,孩子何时可以入学,关系着是否能够尽早踏进校门,开始人生中打基础的阶段,不过,关于今年小学的入学年龄,似乎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2022年小学入学年龄新政策

2022年入学年龄规定河北?(河北义务教育招生)

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石家庄规定2022年小学入学年龄2022年8月31日之前满6周岁儿童,就可以就近报名入学,强调必须是就近报名,县城是按县政府及县教育局划分的片,区域内的在学校附近所属小区均可报名,市区按市政府及市教育局所划分的片,在学校附近区域内的小区均可报名,以上报名均需要父母双方户口本,身份证,房产证,和孩子户口本及疫苗接种本。

关于河北省内跨区域上学的规定?

你好,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的规定,河北省内跨区域上学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 学生的户籍所在地与上学地不在同一区域。

2022年入学年龄规定河北?(河北义务教育招生)

2. 学生的原始学籍所在地(即初中所在地)与上学地不在同一区域。

3. 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在上学地有稳定的居住和就业证明。

4. 学生的上学地所在学校能够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

2022年入学年龄规定河北?(河北义务教育招生)

5. 学生在上学地符合招生政策和条件。

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学生可以在上学地所在区县或市的教育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获得转学证明和学籍转移手续。同时,学生的家长也需要在原籍所在区县或市的教育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注销原籍学籍。

以县区为单位不得跨区域上学,也不得跨区域招生。

根据2019年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河北省内跨区域上学是允许的。
具体规定如下:1. 城市之间的跨区域上学原则上不得限制;农村地区之间的跨区域上学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酌情安排。
2. 家长因儿童身体或心理健康等方面原因提出换学校应当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3. 家长按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换学校,经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同意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4. 转学应当考虑容纳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等因素,确保实现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

2021年河北区中小学入学须知?

(一)2021年小学入学的适龄儿童必须年满6周岁(2015年8月31日以前出生)。适龄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报区教育局小学科备案。

  (二)河北区户籍适龄儿童依据居民户口簿、合法固定居所的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的原始证件,到所属学区片对应的公办小学登记入学。适龄儿童户籍的户主、合法固定居所的产权所有人,必须是适龄儿童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依据“房户一致”原则,须对入学儿童的资格进行最终确认,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作为片内生安排入学:

  1.适龄儿童的户籍地址与合法固定居所地址一致,且其户籍的户主、合法固定居所的产权所有人,是适龄儿童的父母。

  2.适龄儿童的户籍地址与合法固定居所地址一致,且其户籍的户主为父母户籍所在地址的住房产权所有人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户籍所在地址的住房产权所有人为父母,户主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3.适龄儿童的户籍地址与合法固定居所地址一致,且其户籍的户主和适龄儿童的户籍所在地址的住房产权所有人均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三)河北区内“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由区教育局在本区内统筹安排入学。

  (四)跨区的“人户分离”适龄儿童,由户籍地所属区教育局先行统筹安排入学;因现行户籍政策无法实现“人户统一”,确需在实际居住地入学的,由实际居住地所属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五)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由区教育局将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六)对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北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