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已报了名发现是违规招生该怎样办?(教育法违规招生第几条规定)
各位访客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法违规招生第几条规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生已报了名发现是违规招生该怎样办?
退出报名,处理好善后,重新选择
学生已经报了名,但发现是违规招生后,应该向有关的行政部门举报,甚至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
近年来各种招生虽然已比较规范,但仍然存在极个别的违规招生的情况。有的甚至是违法的、欺诈的行为。一旦发现这些行为,一方面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举报,影响严重的,甚至要向公安部门报案。这样的举报和报啊可以让更多的人少受蒙蔽和欺骗。
这种情况下,学生及其家长应该立即保存证据向当地招办、招生考试院等招生主管部门、公安机构等举报,由主管部门对违规招生的学校的人作出处理。
如果还没有缴费的,立即停止缴费,如果已经缴费,则同时向公安机关、招生主管部门等反应,要求退回已经缴纳的费用。
嗯,已经报了名,但在呃入校的审核中发现学生在招生过程中有违规的现象出现,应该进行调查,是嗯什么原因造成的?
呃,违规招生,但是调查之后是要追究招生人员的呃责任,同时呃被招生的学生将会被饿退回。就是取消其当年的入学资格,学生只能够回去复读,参加下一年度的高考了,按照正常程序报考。
有偿招生违反哪条法律?
有偿招生违反了教育法,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应当做到公平公正
冒充学校招生追究刑事责任吗?
肯定会。既然是冒充学校,肯定是没让学校知道,也不可能让学生知道。
而且你冒充学校去招生,肯定是为了牟取私人利益,比如收取中介费等等一堆乱七八糟的费用。不管最后学生是不是如愿进了这个学校,你的行为都是诈骗罪。
诈骗罪的行为结构是:行为人有欺骗行为,对方产生或者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对方遭受财产损失。”
你对照一下,是不是完全一样?
虽然从法律角度说,对虚假招生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并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民办教育促进法》《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都明确规定,民办学校有“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且,虚假招生行为实质上就是学校发布虚假招生简章,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诱骗学生报考、读书,从而骗取学生的学费,这符合诈骗罪的法律定性。
但从司法实践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大多只是把虚假招生行为当成一种教育乱象,给予行政处罚了之,很少有学校及其领导因为虚假招生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甚至有时候,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于保护学生合法权益考虑,避免引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冲突,放弃原则,选择退后,最后让虚假招生实现“合法化”,让学生如愿以偿拿到虚假招生简章中承诺的专业毕业证等。这种处理虚假招生行为的方式方法,不仅使得学校虚假招生行为的违法犯罪成本过低,而且反过来纵容和助长学校虚假招生行为,导致一些学校三番两次、年复一年的玩虚假招生把戏,坑害学生和家长。
事实上保障教育公平,维护教育秩序,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必须严惩虚假招生行为,提高虚假招生行为的违法犯罪成本。对犯有虚假招生罪行的学校及其领导,不管是民办学校,还是公众办学,都必须刑法亮剑,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让他们在经济上“倾家荡产”,在政治上“牢底坐穿”,在名誉上“身败名裂”。从这个角度说,笔者希望“南应”虚假招生案能成为处理虚假招生案件的一个示范案例,让追究刑事责任成为处理学校虚假招生行为的标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法违规招生第几条规定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