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在各省的招生人数由谁定?大学各专业招生人数由谁定?教育部对各省的招生政策
大学在各省的招生人数由谁定?大学各专业招生人数由谁定?
大学在各省的招生人数和各专业招生人数都是由大学自主制定的,经过教育部审核批准后公布的。
各大学院校总的招生人数不是随意确定的,是根据大学办学规模经过教育部审核批准确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招生计划的。
各专业招生人数由大学招生办根据各学院具体情况决定。
求问高考招生每所高校在各省的招生数量是如何分配确定的?
高考招生每所高校在各省的招生数量与其说是分配确定的,不如说是在上一年乃至前几年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民国时期的各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有时候各高校会进行联合招生,国立中央,清华,北京,浙江,武汉五校曾进行过联合招生考试。而像一些教立学校,则坚持独立招生。不论是联合招生,还是独立招生,都是全国的学生皆可报考,择优录取。1952年院系大调整过后,国家按照各个学校的规模,以及各省份人口基数对于全国高校招生制订了一个总的计划,各个学校的招生计划就是在总的计划下确定的。但这个时候各所高校的招生计划在省份上的分异并不明显,还是择优录取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一张卷”的初期,省份分异依然不明显。后来随着地区间发展情况的差异,招生计划逐渐的向某些区域倾斜。这也就是那个网上流传的很广的“高考分数差不多,因为省份不同,一个人成为工程师,一个人成为民工”的段子所描述的时期。然后就进入到了各省独立命题的阶段。事实上,各个高校也会在学生入校后跟踪调查这些学生的成绩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并据此来判断各个省份的生源质量,然后对招生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样的情况下,可能来自发达地区的生源就占了优势。后来,高校扩招和“985”工程的推出使得地区间的不平衡进一步加重。首先,高校在扩招的过程中对于新增招生指标的投放并不是全国各省同步的。在优势生源地,肯定投放的多一些。高校扩招对于一流大学的招生计划影响并不大。而“985”工程推出时,要求各省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所以自然而然的,各所一流高校都在所在省份增加了招生指标。有时候,招生指标甚至在本省投放一半以上。例如广东的某两所和浙江的某所高校。而现在教育部也开始关注这样的问题,要求本省招生计划逐渐要回调至30%以内。在现在高校都十分注重高考分数的情况下,各高校都对分数线相当敏感。所以就是,如果某高校在哪个省份的分数线排名高出它在全国的平均排名,那么下一年,这所高校就很有可能在这一省份追加招生指标。还有,如果在某个省份招生出了差错,下一年就很有可能减少指标。我们学校去年就是在邻省因为和省招办沟通不到位,玩砸了,今年的在那个省的招生指标立马少了一半。关于这个问题,张千帆有本书《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建议去看一看。
2023本科一批和地方专项计划录取顺序?
1. 对于"2023本科一批和地方专项计划"的录取顺序,我无法确定具体的排名和顺序。
因为具体的录取顺序是由高校和招生部门根据考生的成绩、综合素质和相关政策来决定的。
2. 一般来说,本科一批录取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综合排名确定的,成绩高的考生排名靠前。
地方专项计划录取可能会考虑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贫困地区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的录取优惠政策。
3. 考生可以关注教育部和各省市招生办公官网,以及高校的招生网站,及时获取录取相关信息,了解具体的录取规则和政策。
同时,也可以咨询招生部门或者相关专业的招生老师,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部对各省的招生政策文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